昆明社科界召开座谈会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
来源:都市时报
8月28日,昆明市社会科学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座谈会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举行。
本次会议由昆明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,昆明云南陆军讲武堂研究会、云南滇西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,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等单位协办,专家学者及各界代表齐聚一堂,共忆云南抗战历史,传承伟大抗战精神。
云南凭借特殊地缘位置,在抗战中兼具大后方、结合部与最前线三重角色,贡献多维度且意义深远。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专家陈国勇指出,中国共产党是抗战中流砥柱,通过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、发展党组织、发动救亡运动等凝聚力量。他说:“宣传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,争取云南地方实力派上层人物,增强抗战信心,大力在云南发展中共党员和建立地方、行业组织,特别是在滇军、西南联合大学、文化教育界和新闻出版界中发展党员和建立中共组织;通过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等组织,组织海外华人力量,支援抗战;发动各级各界捐款捐物,组织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,形成抗战中的社会和文化氛围;在日军占领的滇西地区,发动建立‘抗日自卫队’等地方和少数民族武装。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巨大力量。”他特别提及,出生于昆明的人民音乐家、中共党员聂耳创作的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等抗战歌曲,当年曾激励全国军民奋勇抗敌。
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吴宝璋将云南抗战地位概括为“大后方、结合部、最前线”。“大后方”是指抗战爆发后,云南迅速派出滇军北上抗战,打出了“军威”;先后开辟滇缅公路、驼峰航线;建设抗战敌后根据地,解决人口增加吃饭问题,生产抗战物资装备。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结合部,与反法西斯同盟军,共同开辟了中缅印抗日战场,书写了联合抗日的光辉篇章。而作为最前线的云南,对日军占领越北,觊觎滇南,滇军从中原回防滇南,组织土司武装抗战,御敌于国内之外。滇西军民包括少数民族地方武装,积极开展敌后作战,通过滇西、缅北反攻,把日寇赶出国门,与反法西斯同盟军共同收复了缅北,再次打通了滇缅公路,保证了抗战正面战场的物资供应。
云南民族大学教授蔡正发认为,云南抗战呈现武装形式多样、全民参与突出的特点,滇军四十余万人出征、近二十万伤亡的史实,正是云南人民贡献的有力见证。
座谈会上,滇西缅北战场、滇南防御战等历史细节被多次提及,与会者强调需加强相关历史研究。同时,西南联大对昆明抗战文化的推动、云南军工企业及商会的支援行动、各族群众参与筑路等事迹也被重温。
与会者们表示,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是为铭记历史、开创未来。80年前云南各族人民为国家民族作出的重要贡献永载史册,伟大抗战精神将持续激励后人砥砺前行。